显示标签为“Thrush”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Thrush”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24年8月11日星期日

沙巴Tambunan 觀鳥小站 探班記 (上)

沙巴Tambunan 觀鳥小站 探班記 (上)


距離最後一次更新 “鳥道” 原來已是整整一年前的事了。這一年也不是不拍鳥,只是拍得特別少,時間分配不來。每星期工作六天,星期日還得陪妻兒。有時候一個月也就一兩次的外拍。很多時候就算拍了一些作品也會因爲感覺沒什麽好分享而沉底。漸漸時間就流逝了,鳥攝也變得沒當初那麽熱衷。要不是鳥神師傅偶爾的邀約,可能我的鳥道就真的涼了。

適逢時代巨變,也或許是我少參與團體活動,鳥攝圈似乎也沒以前熱絡了。網絡平臺認識的攝友一天比一天寂靜。看來涼了的又何止我一人呢?最近身邊發生了一些事故,加上朋友的一句:“人生啊不能什麽都等到老了退休了才去幹自己喜歡的事。”簡單的人生道理卻讓我突然茅塞頓開。人生就只有那麽一次,自己的道路還是應該由自己做主吧。對家人負責的同時,也應該對自己負責吧。




大約年前,鳥神師傅和幾位前輩好友在東馬沙巴州設立了一個鳥塘。進度雖然較緩慢,但最近總算進入了竣工階段。前輩Makus也在那邊常駐了大半年時間,為尋鳥引鳥下了不少功夫。據我瞭解整個工程也耗費了不少人力物力。。。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有一個 “鳥塘夢” 。總希望在兒女長大后,我可以帶著内人在某個山頭建立一觀鳥小站。自己拍鳥的同時也可以賺點小錢,供我倆到國外去走走看看。雖然現在我還無法去實現這個夢想,但夢想需要時間去實踐,現在總算有了一個實習的機會。

説幹就幹 , 7月初我給自己放了一個星期的假,決定到東馬去 探探班,偷偷師,給未來的路添上幾筆輪廓。感謝師傅們也都爽快的答應了。






Trusmadi

Trusmadi是東馬近年興起的一個鳥攝新點。它位於哥打京那巴鲁市(Kota Kinabalu)東部偏南的一個小鎮(Tambunan)邊。如果從Penambang那條路走的話大約一個小時半左右的車程就能到達。而距離Trusmadi附近還有一個很出名的鳥點,沒錯就是之前去過的Gunung Alab (走Penambang 那條路肯定會先經過Gn Alab 再到trusmadi)。所以此次的行程也包括了重游此地。


第一天由於抵達時間不早了,所以沒直接去鳥塘。只是在下榻的宿舍周圍走走拍拍。東馬一好就是到處都有鳥拍,棕背伯劳 (Long-tailed shrike),Pygmy White-eye 侏绣眼鸟, velvet fronted nuthatch 绒额䴓, Crimson sunbird 黄腰太阳鸟, Blue-crowned hanging Parrot 蓝冠短尾鹦鹉 等等。可惜我們並沒有太多的收穫,主要還是下雨的關係,加上附近有團體在辦活動干擾了鳥兒的到來,所以第一天也只能就此打住了。


住宿周围走走拍拍



第二天

今天開始進鳥塘,爲了不耽誤時間,我們打包了早餐和午餐才啓程。鳥塘距離我們住處約30分鐘車程,其實就在Tambunan小鎮開往Trusmadi山的路上。一路風景明媚,聽説之前上山的路非常的爛,當地政府爲了發展,前不久才把上山的路修好,現在路況也好了許多。


上山的路刚修好。

终于到Trusmadi了,需付RM5入园费。


鳥塘

沿著排水溝往下走,穿過一小段林道,很快我們就來到了一間建立在斜坡下的小屋(鳥塘)。它比我想象中大,推開木門走進去,最先進入眼簾的是另一端的窗戶透進來的亮光。我迫不及待的低下腰觀望窗外的景物。四周是一片不太濃密的雨林,中央則是一片較爲平坦,開闊的空間。這空間也似乎經過精心的設置,可分爲前景,中景和后景。。。

我退了兩步,把目光移向鳥塘室内,但由於房間比較昏暗,我花了一些時間來適應。空間比我想象的大。建構材料主要是木材和水泥,結構很扎實看得出建構者花了不少心思。桌子、洗手盆、爐子、方便麵,礦泉水、咖啡等等應有僅有。


林里的鸟塘,颇具规模。



1号鸟塘, 裏頭擺滿了各式建材,等竣工后收拾一下就會寬敞許多。

2号鸟塘

我迫不及待把拍攝器材架設好,看看今天首拍是那一隻幸運兒。這也是我沉積半年來第一次比較正式的拍攝活動,想來也特別激動。

進入眼簾的第一隻鳥是Dayak Blue Flycatcher 婆羅洲蓝仙鹟 母鳥。接著是一對 White-crowned Shama 白顶鹊鸲、Temminck's Babbler 泰氏幽鹛、White-crowned Forktail 白额燕尾等等。正當我拍得不亦樂乎時,旁邊的Makus突然緊張了起來,“來了,來了,白尾來了!” 雖然我不知道白尾是指那一種鳥,但從Makus的表情來看,肯定不普通。於是我從觀景窗往外四處查探,只見後方深處有一抹白影閃過,哦,原來是Bulwer's Pheasant 鳞背鹇 。很大一隻,感覺比家裏公鷄還大上幾個碼。不知道是不是我動作太大把它嚇着了,此次它并未現身,匆匆的離開了。沒關係,時間有的是,它縂會出現的,是吧?


Dayak Blue Flycatcher 婆羅洲蓝仙鹟  Male 雄鳥。



White-crowned Shama 白顶鹊鸲 Endemic 特有种

Temminck's Babbler 泰氏幽鹛

Bornean Black-capped Babbler 婆罗洲黑冠幽鹛

White-crowned Forktail 白额燕尾  Subadult 亚成年鸟


鳥塘一共有兩個,比鄰而建,我們分稱它們為1號塘,和2號塘。兩者相距也才50米左右。2號塘邊上還建了一個厠所,可説是照顧周到,不怕荒山野嶺找不到地方方便了。我打算在鳥塘待三天,再抽出一天去Gn Alab。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我們也不需要趕著轉場,整個行程就輕鬆許多。


天不作美,中午下起雨。在鳥塘其中一個好處就是晴天不怕曬,雨天不怕雨。堅固的鳥塘完全可以遮風擋雨。只是鳥況就差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鳥塘可以拍到好幾種松鼠,但對塘主來説是個不受歡迎的角色,沒辦法太厲害吃了。


這裏的 橙头地鸫 屬於原生鳥種,所以可以看见喂雏的画面。


Rufous-chested Flycatcher 棕胸姬鶲


雨斷斷續續的下,沙巴和馬來半島不在同一個維度,這裏傍晚六點天基本就暗下來了。我們收拾了一下,今天就此打住。


回到小鎮,虽然吃的選擇有限,但這肉骨茶在下雨的夜晚,
吃起來特別的香,特別的對味。


第二天

爲了不錯過鳞背鹇早上的覓食時間,我們比昨天還要早到達鳥塘。天雖然還有些昏暗,但鳥兒已經開始活動了。雖然昨晚下了一整夜的雨,但今天天氣卻完全沒有變好,氣壓很低,雲層很厚,我開始擔憂起來,難道接下來幾天都下雨嗎。。。



天未亮 White-throated Fantail 白喉扇尾鹟 已經在四周活動。


左 雌。右 雄

驚鴻一督的Malayan Rail-babbler 白眉长颈鸫,游走在鳥塘周邊,
卻始終不敢走上 “舞臺”。

Grey-hooded babbler 灰冠穗鹛 循聲而來,也加入了覓食行列。


果然不出所料,中午還沒到天空又開始下起雨來。。。沒辦法,就暫時先放下相機吧。雨聲打在屋簷上,聽起來有些嘈雜,卻又感覺特別的寧靜。在雨林聽雨落下的聲音,聲音很單純,很療愈,在這裏我可以暫時忘卻生活上的煩心事,可以輕鬆的呼吸,累了也可以把眼睛閉上。我喜歡鳥攝大概也不僅僅是因爲鳥攝吧。




時間不知道過去了多久,天開始放晴了,鳥塘開始亮了起來。Makus這神人聼到了一般人聽不到的聲音,“噓。。。白尾來了!” 我雖然什麽都看不見聼不着,但我深信這位前輩的能耐。記取了之前的教訓,在這鳞背鹇還沒開始吃東西之前,我們必須緊記按兵不動,直到它放鬆警惕開始吃東西了,我們才開始拍攝。過了大概十五分鐘吧,先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兩隻母的鳞背鹇,緊隨其後的還有另兩隻雌鹇一共四隻雌鹇。。。我有點焦慮,怎麽不見公鹇呢?Makus告示我先別動,公鹇在後面注視著,如果現在動的話,可能會驚嚇到公鹇,到時可能連母鹇都會跑掉。我們耐著性子繼續等待,果然過了一會兒,雄鳥才緩緩走了出來。


Bulwer's Pheasant 鳞背鹇 (雄)Endemic 特有種


雄性鳞背鹇脸上有两块蓝色肉瘤,求偶期间会把肉瘤垂下来。

Bulwer's Pheasant 鳞背鹇 (雌)警惕心較低。


這鳥塘主要有三只明星鳥,分別是Bulwer's Pheasant 鳞背鹇,Crested Partridge 冠鹧鸪 和Bornean Banded Pitta 婆罗蓝尾八色鸫。今天是在鳥塘的第二天了,此刻我們終於見到了三大明星鳥之一的鳞背鹇。那其餘的兩隻呢?爲何遲遲還沒出現;除了鳥塘,接下來我們的目的地又是哪裏呢?很不幸的這次的旅程我們碰上了大水災,但旅程還未結束,完整的故事且待我下回分曉。




未完待續~






2020年2月11日星期二

2020春移新生报到~

2020春移新生报到~

从去年的十月份开始,摄鸟界惊喜不断。这也是我鸟摄十年以来,看过最多第一次记录(鸟种)的季节,另外很多许久不曾出现的鸟种也在这个迁移的季节被记录到了。让我不禁感叹这和世界气候变化应该有着密切的关系吧。先不谈利弊,这现象也确实乐坏了国内的众鸟友们。这段时间大家南下北上的应该收获了不少Lifer吧。

在槟城植物公园追逐翠金鹃的同好们。

就在去年的十一月份开始,槟城植物公园发现了数只翠金鹃(Asian Emerald Cuckoo)就引来了国内众多的观鸟摄鸟同好拜访,就算是平时工作日,也有数十位摄鸟人守候着。这不禁让我赞叹国内的鸟友毅力不凡啊。而在差不多同时间,南部云顶高原也出现了第一次记录到的褐头鸫(Grey Sided Thrush)、吉隆坡某处发现高山兀鹫(Himalayan Vulture) 、 霹雳某处稻田发现了灰燕鵙(Ashy Woodswallow)、柔佛Sg Balang 发现了白颈鹳 (Woolly-necked Stork ) 等等。这些都只是我个人收到的资料而已,没有被爆出来的稀鸟相信会更多吧。

看着如此多的新鸟,稀鸟出现在国内,本应该好好把握,加紧拍摄才是。可惜十二月份的假日特别多,圣诞节、学校假期、老婆生日,加上2020年的新年又特别早到。各种营业执照的更新,地税、门牌税、所得税等等的缴交,还要准备年货,大扫除等等真的忙到昏天地暗,焦头烂额了。要拍鸟还真得“用力挤”才挤得出那丁点时间啊。偏偏鸟运又不太济,自从上次拍完横斑翠鸟后,不知道是不是鸟运用完了,过后拍什么都不太顺利。单单拍摄翠金鹃我就拜访了5次(其中三次是早上守到傍晚),但收获还是差强人意。也只能认了跟这鸟缘浅吧,虽然如此,但也并非一无所获,留守期间就拍了一些不错的“其他”的鸟照。

翠金鹃 Asian Emerald Cuckoo 雄鸟 Male

鹃类特别钟情于毛毛虫,我看它们清一色都吃毛毛虫而已。


翠金鹃 Asian Emerald Cuckoo 雌鸟 Female

 
公园生态环境照顾得不错,青翠碧枝、溪水潺潺。

(左) 普通翠鸟 Common Kingfisher  (右)灰鹡鸰 Grey Wagtail
 
(左)Plaintive cuckoo 八声杜鹃 (雄鸟)  、 (右)Pink-necked green pigeon 红颈绿鸠 (雌鸟)


(左)American Bullfrog 美国牛蛙 外来强势物种 (右)Dusky langur 郁乌叶猴 偶尔会落地觅食

(左)Oriental Scops Owl 东方角鸮 另一明星鸟,可惜几天后就不见了。(右)White-throated Kingfisher 白胸翠鸟 目标鸟没出现时就是它陪我们消磨时间了。


随着女儿去年十二月份开始进入幼儿园,我的鸟摄空间再进一步被压缩(看我就天生长着一副司机相,泪崩。)。看来我的鸟摄活动在未来三年也快进入寒冬期了吧。。。想到这里,心里又开始沉重了。。。。没关系,我还有时间,以后的事以后再去想吧。现在有得拍,就要尽量把握咯。开年第一个月我就下了两次吉隆坡。第一次就是去Taman Melawati拍摄我最爱的灰腰凤头树燕(Grey-rumped Treeswift), 虽然季节有点迟了,但还是可以拍到一些照片。虽不算完美,旦有所获,亦足矣。要特别感谢鸟友Ken Wong兄的帮忙和招待,那天晚上我们也聊得很开心。感激不尽,下次来槟城记得找我哦。


灰腰凤头树燕 Grey-rumped Treeswift 雄鸟 Male


树燕是我最喜欢的鸟种之一,希望年尾可以拍得再好一些。

(左)灰腰凤头树燕 Grey-rumped Treeswift 雌鸟 Female (右)幼鸟

灰腰凤头树燕 飞翔时体型看起来较修长,优雅。如果能拍到飞翔时的近照就好了~

而第二次,则是鸟友们新年的聚会。我们上了云顶的Ulu Kali拍摄褐头鸫和白眉地鸫。自从几年前封关事件之后 我已经两三年没拜访此地了,据说迟些连下面的门都要关了,趁现在还有得上,就上来拜访一下吧。或许太久没有过来了,忘了这里的酷寒天气。衣物准备不足之下,又遇上了大风大雨大雾,看下温度也只有15度左右,穿着湿嗒嗒的薄外套也只能硬着头皮拍摄了。看着颤抖的双手、发紫的嘴唇、僵硬的颈肩、湿透的器材,真的有种用生命在拍摄的感觉。幸亏最后任务总算如愿达成,辛苦付出不至于白费吧。今年的白眉地鸫数量也是破了记录,往年也就一两只而已,今年超过了5只(如果没估错的话,数量不会少过10只)。有幼鸟、亚成鸟、成鸟、雄鸟和雌鸟,简直是成长历一览。可惜的是时间有限,被天气阻扰,我们只拍了3个小时就赶着下山了,下次上来也不知是何年何月了。再会吧~

褐头鸫 Grey Sided Thrush (马来西亚首个记录)

已经习惯了人类的存在,只可惜大雾影响了照片的质量。

 白眉地鸫 Siberian thrush 雄鸟 Male

 白眉地鸫 Siberian thrush (左)雄亚成鸟 (右)雌鸟

新春聚会,祝大家新年快乐,出入平安,旅途愉快~


几天前更新了自己的鸟种名单记录,共409只。这个数字跟心目中估计的也相差不远。但十年鸟摄理应可以进入500俱乐部了吧,就觉得在寻找新鸟方面不够积极。想了想就给自己定下了3年内进入500俱乐部的目标。我想一年30个Lifer应该不会太难吧。趁着迁移的季节先收下几只再说吧。

北红尾鸲  Daurian Redstart 雌鸟 Female

槟城拍摄,也是马来西亚首个记录哦。


毕,谢谢赏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