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Owl”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Owl”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20年2月11日星期二

2020春移新生报到~

2020春移新生报到~

从去年的十月份开始,摄鸟界惊喜不断。这也是我鸟摄十年以来,看过最多第一次记录(鸟种)的季节,另外很多许久不曾出现的鸟种也在这个迁移的季节被记录到了。让我不禁感叹这和世界气候变化应该有着密切的关系吧。先不谈利弊,这现象也确实乐坏了国内的众鸟友们。这段时间大家南下北上的应该收获了不少Lifer吧。

在槟城植物公园追逐翠金鹃的同好们。

就在去年的十一月份开始,槟城植物公园发现了数只翠金鹃(Asian Emerald Cuckoo)就引来了国内众多的观鸟摄鸟同好拜访,就算是平时工作日,也有数十位摄鸟人守候着。这不禁让我赞叹国内的鸟友毅力不凡啊。而在差不多同时间,南部云顶高原也出现了第一次记录到的褐头鸫(Grey Sided Thrush)、吉隆坡某处发现高山兀鹫(Himalayan Vulture) 、 霹雳某处稻田发现了灰燕鵙(Ashy Woodswallow)、柔佛Sg Balang 发现了白颈鹳 (Woolly-necked Stork ) 等等。这些都只是我个人收到的资料而已,没有被爆出来的稀鸟相信会更多吧。

看着如此多的新鸟,稀鸟出现在国内,本应该好好把握,加紧拍摄才是。可惜十二月份的假日特别多,圣诞节、学校假期、老婆生日,加上2020年的新年又特别早到。各种营业执照的更新,地税、门牌税、所得税等等的缴交,还要准备年货,大扫除等等真的忙到昏天地暗,焦头烂额了。要拍鸟还真得“用力挤”才挤得出那丁点时间啊。偏偏鸟运又不太济,自从上次拍完横斑翠鸟后,不知道是不是鸟运用完了,过后拍什么都不太顺利。单单拍摄翠金鹃我就拜访了5次(其中三次是早上守到傍晚),但收获还是差强人意。也只能认了跟这鸟缘浅吧,虽然如此,但也并非一无所获,留守期间就拍了一些不错的“其他”的鸟照。

翠金鹃 Asian Emerald Cuckoo 雄鸟 Male

鹃类特别钟情于毛毛虫,我看它们清一色都吃毛毛虫而已。


翠金鹃 Asian Emerald Cuckoo 雌鸟 Female

 
公园生态环境照顾得不错,青翠碧枝、溪水潺潺。

(左) 普通翠鸟 Common Kingfisher  (右)灰鹡鸰 Grey Wagtail
 
(左)Plaintive cuckoo 八声杜鹃 (雄鸟)  、 (右)Pink-necked green pigeon 红颈绿鸠 (雌鸟)


(左)American Bullfrog 美国牛蛙 外来强势物种 (右)Dusky langur 郁乌叶猴 偶尔会落地觅食

(左)Oriental Scops Owl 东方角鸮 另一明星鸟,可惜几天后就不见了。(右)White-throated Kingfisher 白胸翠鸟 目标鸟没出现时就是它陪我们消磨时间了。


随着女儿去年十二月份开始进入幼儿园,我的鸟摄空间再进一步被压缩(看我就天生长着一副司机相,泪崩。)。看来我的鸟摄活动在未来三年也快进入寒冬期了吧。。。想到这里,心里又开始沉重了。。。。没关系,我还有时间,以后的事以后再去想吧。现在有得拍,就要尽量把握咯。开年第一个月我就下了两次吉隆坡。第一次就是去Taman Melawati拍摄我最爱的灰腰凤头树燕(Grey-rumped Treeswift), 虽然季节有点迟了,但还是可以拍到一些照片。虽不算完美,旦有所获,亦足矣。要特别感谢鸟友Ken Wong兄的帮忙和招待,那天晚上我们也聊得很开心。感激不尽,下次来槟城记得找我哦。


灰腰凤头树燕 Grey-rumped Treeswift 雄鸟 Male


树燕是我最喜欢的鸟种之一,希望年尾可以拍得再好一些。

(左)灰腰凤头树燕 Grey-rumped Treeswift 雌鸟 Female (右)幼鸟

灰腰凤头树燕 飞翔时体型看起来较修长,优雅。如果能拍到飞翔时的近照就好了~

而第二次,则是鸟友们新年的聚会。我们上了云顶的Ulu Kali拍摄褐头鸫和白眉地鸫。自从几年前封关事件之后 我已经两三年没拜访此地了,据说迟些连下面的门都要关了,趁现在还有得上,就上来拜访一下吧。或许太久没有过来了,忘了这里的酷寒天气。衣物准备不足之下,又遇上了大风大雨大雾,看下温度也只有15度左右,穿着湿嗒嗒的薄外套也只能硬着头皮拍摄了。看着颤抖的双手、发紫的嘴唇、僵硬的颈肩、湿透的器材,真的有种用生命在拍摄的感觉。幸亏最后任务总算如愿达成,辛苦付出不至于白费吧。今年的白眉地鸫数量也是破了记录,往年也就一两只而已,今年超过了5只(如果没估错的话,数量不会少过10只)。有幼鸟、亚成鸟、成鸟、雄鸟和雌鸟,简直是成长历一览。可惜的是时间有限,被天气阻扰,我们只拍了3个小时就赶着下山了,下次上来也不知是何年何月了。再会吧~

褐头鸫 Grey Sided Thrush (马来西亚首个记录)

已经习惯了人类的存在,只可惜大雾影响了照片的质量。

 白眉地鸫 Siberian thrush 雄鸟 Male

 白眉地鸫 Siberian thrush (左)雄亚成鸟 (右)雌鸟

新春聚会,祝大家新年快乐,出入平安,旅途愉快~


几天前更新了自己的鸟种名单记录,共409只。这个数字跟心目中估计的也相差不远。但十年鸟摄理应可以进入500俱乐部了吧,就觉得在寻找新鸟方面不够积极。想了想就给自己定下了3年内进入500俱乐部的目标。我想一年30个Lifer应该不会太难吧。趁着迁移的季节先收下几只再说吧。

北红尾鸲  Daurian Redstart 雌鸟 Female

槟城拍摄,也是马来西亚首个记录哦。


毕,谢谢赏阅~

2019年1月22日星期二

鸟摄 走过 2018。。。

鸟摄 走过 2018。。。



2018不能说是匆匆走过,却也是不等人的一年。自从海羽国度结束后,就没有太多的时间继续进行鸟摄。但回看电脑里的文件夹,发现还是略有斩获的吧。在迎接2019到来之前,先总结一下今年的鸟道生活吧。


年初还在继续着海羽的拍摄,由于海羽在四月左右回航,所以5月之前几乎都在拍摄海羽。本以为海羽摄影可以持续的拍下去,Teluk Air Tawar 这个最重要的观察地却遭受了人为的巨大破坏,水鸟的种类和数量突然骤降崩塌。在几次的徒劳无功过后,人也变得意兴阑珊起来。我也只能期望待它休养生息之后,这地方会回复以往的生气吧,只是恐怕这不会是短时间之内的事情了。
 
Lesser Sand Plover 蒙古沙鸻
 
Great Knot 大滨鹬
 
Terek Sandpiper 翘嘴鹬

由于海羽摄影的突然结束,我一时之间也好像大海中的小船,失去了方向任由漂泊。加上两个孩子逐渐成长,尤其小女已经到了会跑会跳会说话的年龄。身为父亲理应多花些时间陪陪他们,好让他们的童年回忆里,有多些我这个父亲的喜怒哀乐才是。所以去年有一大段时间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家庭煮“父”,这段时间老婆可是乐开怀了(汗颜))。当然我也多了些跟孩子出游玩乐的机会,感觉还是很棒的。

虽说我少了鸟摄的时间,但每逢周末我还是会争取偶尔外出透透气的机会。也好像是上天对我的怜悯吧,在不需要出远门的情况下,也拍了很多梦寐以求的鸟儿。当中就有Black Backed Kingfisher 黑背三趾翠鳥、Violet Cuckoo 紫金鹃 、Van Hasselt’s Sunbird 紫喉花蜜鸟。这三只可是我找了很久的目标哟,当然,如果少了鸟友的通风报信,我肯定会错过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们。  所以2018也算是靠鸟友“维生”的一年吧(感激)。

Black Backed Kingfisher 黑背三趾翠鳥

Violet Cuckoo 紫金鹃

Van Hasselt’s Sunbird 紫喉花蜜鸟

到了年中尾端,跟鸟神师傅北上南下了好几回,主要是去找一些夜鸟吧。说到夜鸟那可是另一门学问,我好像没开过关于夜鸟摄影的帖子吧,希望今年会有这样的机会咯,当中可是新鲜有趣又紧张刺激的旅程(兴奋)!今年的猫头鹰貌似也进帐了几个品种吧。。。。

Oriental bay owl 栗鸮

Brown Fish-Owl 褐渔鸮

Dusky eagle-owl 乌雕鸮

到了年尾遇上儿子学校假期,鸟摄又开始继续停摆,但我可没完全闲着呢。在一次和鸟神师傅、Makus前辈的聚会中,我们无意间谈到了一种鸟,在看了照片后,确定那是我喜欢的类型,眉目间我似乎又找到了新的拍摄目标。我把计划暂称为《Project  S 第三族》吧,且让我保留,不告诉大家是什么鸟儿(烂神秘,其实难度挺高的),希望今年能好好拍这一“普通又神秘”的家族吧。

2019年的到来,意味着我的鸟道正式进入了第十个年头(感慨)。在这么有意义的时刻,理应安排一些特别的行程才对,但我却依然可预见今年 - 缺乏时间、缺乏经费(哭)。人生本无常,鸟摄是一辈子的事嘛,凡事不必太过介怀才对吧。

2018除了鸟儿,蝴蝶也是我颇有斩获的一年哟~




2019 新年快乐,出入平安,身体健康,旅途愉快哦~



2017年10月30日星期一

时光交错 。 大汉之森 (上)

時光交錯,大漢之森 2010 X 2017 (上)




馬来西亞國家森林公園 Malaysia National Park Gunung Tahan 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公園。面積之大跨越彭亨、吉蘭丹、登嘉樓三州 共達4343平方公裏,同時她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熱帶雨林之壹(比剛果和亞馬遜森林還要古老)。這森林公園共有三個入口處,分別是Kuala Tahan步道、Merapoh步道 和 Kelantan步道。前者KT步道為總入口,也是最多外國旅客到訪的地方。

------------------------------------------------------------------------------------------------------------------------

 
大汉山国家森林公园简介

位于馬來西亞半島,成立于1938年/1939年,當時名爲喬治五世國家公園。馬來西亞獨立後,更其名爲“國家公園”,因大漢山座落于此,所以別名大漢山國家公園。占地4343平方公裏,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熱帶雨林。公園地處蒂蒂旺沙山脈之中,該處的熱帶雨林已有一億三千萬年的曆史,約在白垩紀時已經形成,因此其生物多樣性相當豐富。大漢山國家公園的生態景觀已成爲馬來西亞著名的旅遊項目。公園內具有多處地質學和生物學景點。大漢山是西馬的最高峰,公園內還存在著許多珍稀的動物,如馬來亞虎、食蟹猴、蘇門答臘犀牛、大眼斑雉、紅原雞、印度野牛和亞洲象等。特別是極其稀少的鳳冠孔雀雉在此亦有分布。大漢河(Sungai Tahan)也是瀕危物種吉羅魚(Tor tambroides)的保護地。

瓜拉大漢(公園彭亨區總部所在地)附近的還有其他一些景點,包括冠層天橋、耳洞(Gua Telinga)、Lata Berkoh瀑布等。所有來到大漢山國家公園的遊客都必須得到野生生物及國家公園局的許可。 (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

八年前,當時還是個攝影初哥的我,隨著陳老師和壹班師兄弟妹遊訪過壹次大漢山。雖然隨著時間久遠,很多細節都忘了,但壹些開心畫面依然清楚可見。但自從那次過後就未曾踏足此地了,主要是因為路途遙遠吧,八、九個小時的車程真的令人生畏啊。

第壹天  凍結在時間之外的 Kuala Tahan 碼頭

事隔八年,因為飛羽我又再搭上了征途。雖然是為鳥攝而來,但最主要還是以吃喝玩樂、放鬆心情和鳥友聚會為主要目的。畢竟很久沒有聚齊那麼多人了,生活繁忙啊。此趟旅程共四天三夜,扣除其他地方,我們呆在森林公園的時間也就剩下兩天兩夜了。

此番住宿我們選擇了Han Rainforest Resort.  靠近公園碼頭,環境設施也都不錯,就櫃檯服務態度欠佳,加上訂房時沟通出現問題,最後給了我們非常經濟的房間。雖然有點失措,但适應力超強的我們,很快的就克服了所有問題,哈哈(往好的方向想,我們在住宿方面也省下了不少錢哟)。由於時間已經靠近傍晚了,所以第壹天我們也沒進到公園探鳥,安頓好稍作休息後,就到Kuala Tahan碼頭的水上餐廳用晚餐。

Han Rainforest Resort

拍张合照留念吧~

壹行人驅車來到碼頭時,周圍的場景頓時勾起了我腦海裡八年前的畫面。哇,我真的又回到了大漢山。這裡的環境還是跟從前壹洋啊,沒有變好,也沒有變壞。就好像這裡的時間停頓了,不會隨著光陰發展變化。無論是岸邊的石灘、水上的餐廳、川行的小舟和當地居民的面貌都滿滿的勾起了我的回憶,感嘆啊,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陳老師和師兄弟
妹們,妳們都過得還好吧。

对面岸就是大汉山的入口

河岸邊停靠著壹排的水上餐廳,主要是以馬來餐和西餐為主。很可惜正逢國慶假期,很多餐廳都被包了場子,再問了幾間餐廳後,總於找到了位子坐下 (很慶幸我們早到,遲來的遊客就要吃自己了。)我記得八年前我們抵達時正好遇上大量春蟬出土繁殖的季節,鋪天蓋地的蟬子四處亂竄,尤其晚上我們來到水上餐廳用餐,不時有蟬子往我們頭上的燈火撞去,嚇得隔壁桌子的幾個洋鈕花容失色,魂飛魄散(其實當時我也很害怕,如果掉到我頭上來沒準我會把整個餐廳翻了,哈哈)。另外餐廳的出菜效率依然和當年壹样,基本上是壹個人的炒飯端上了,吃完了,另壹個人的炒麵再上。這晚餐我們足足吃了兩個多小時,所有人的食物才出完。也只能講這样的速度,老板基本上不是為了賺錢的。


吃完晚餐已是晚上8点半了~

鸟摄还没开始,但带来庆功喝的啤酒已经幹掉了3份2了。哈哈


第二天。 森林公員的鳳冠火背鷴

今天我們也像往常般起得早,即便昨晚喝了不少的酒精飲料,但早起是鳥人的天性,哈。我們那區房間的浴室和洗臉盆是共用的,所以帶了洗刷用品就到壹牆之隔的梳洗區。慶幸有很多間浴室供用,熱水冷水肥皂壹應俱全,設施上還是足夠的。說起來我還是第壹次和洋人並肩刷牙洗臉,哈哈。公共假期時間尚早,很多店舖都還未營業,我們隨便挑了路邊的椰漿飯小檔解抉了早餐就往碼頭出發了。

大漢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入口在Tembeling河的對岸,我們必須渡河才能到達目的。河邊餐廳都有載人到對岸的小船,只要詢問壹下是否到對岸就可以了。當外頭的福建麵由RM2.50漲到RM5塊錢的時候,這裡的渡河收費依然維持在壹個人RM1零吉。。。上了船,回憶中的舊片又在開始重播。

天刚亮,我们准备坐船渡河~


2010年。。。

船兒載著我們壹行人沿著碼頭右邊的方向前進,目的地是公園的其中壹個景點。- 樹上吊橋 Canopy Walkway。我忘了船兒在河上行駛了多久時間,但印象中不會很遠。下了简陋的碼頭就要開始爬坡。老婆當時懷孕了,為了避免不愉快的事情發生,我替她拿了背包。壹個人背兩個包爬上去後,臉色鐵青,我喘得幾乎說不出話,癱了許久後總算才活了過來。接著要排隊上兩三層樓高的木塔,雖然前進速度稍緩,但大夥嘻嘻哈哈有說有笑,時間過得總是快的。

穿上救生服,我们渡船往Canopy Walkway出发~
 
爬坡。。。老婆等等我啊 ~ 汗

塔的頂端連結著長長瘦瘦的吊橋,吊橋的另壹端則連結著壹棵大樹,大樹與吊橋交界處有支架穩固著並作為壹個 "站" 並可以容納較多的人,然後吊橋繼續延伸至另壹棵大樹,以此類推吊橋可以接到很遠的地方去。但橋本身比較窄瘦,壹次只能容納壹個人經過,橋上人與人要保持相當的距離,不能擠做一堆。這種前進模式其實真的無法讓人好好欣賞周圍的景色,為了不讓後面的人等太久,我們幾乎都只是隨意地拍幾張照片就走了。加上我有點懼高,橋身又不時搖晃,感覺還是不太踏實。。。。

嘿,2010年的我~

桥上风光~

2017年

小船靠了岸,我們終於來到了國家森林公園入口。但還未進入公園前,必須先經過Resort Mutiara Taman Negara。也是公園入口處唯壹的渡假村,雖然這裡和對岸只有壹水之隔,但消費可是差天共地的(說白了,這就是賺美金的地方)。在未進入公園之前必須到登記處報名,如果有帶相機就要另外多付壹點錢。我們沿著度假村小徑直奔鳥點。也就兩三百米的路吧,到達鳥點時發現已經有人捷足先登了。是來自太平怡保的 Dr.  Chan前輩和他的壹班鳥友。我們趕緊繞到後邊找位坐下,以免幹擾到目標登場。

我們被告知目標還沒出現,看壹下時間9时左右。好吧,就靜侯它的到來吧。可惜時間慢慢流逝,期間除了齊天大聖亂入之外,也沒等到甚麼東西。我們從原本滿心期待,到後來的無所事事,除了聊聊天,滑滑手機,拍些合照打發時間之外,也沒啥事情做了。

这里的步道都比较宽阔,走起来相当轻松。

拍照留念,打发时间。

猴爷也来凑凑热闹~

午飯時間很快就到了,眼看也還沒什麼動靜就收拾了器材往度假村走了。我們的午餐在公園度假村的餐廳裡解抉,之前就說了這是賺美金的地方,只是幾盤椰漿飯,炒飯和飲料就花了三百多塊,哇,心疼啊。

Seri Mutiara Restaurant

餐厅附近有只不怕人的鳳頭犀鳥,大家如果有看到不妨和她打打招呼。

午餐過後繼續回到鳥點蹲守,但Dr. Chan和他的朋友們已經離開了,估計也是去吃午餐了吧。現場只留下我們幾個,期間也有壹些遊客經過,但很快都離開了。我等得睏了,就到壹座瞭望臺的樓上休息(沒人的,我直接趴在長凳上)。當年老師曾經帶我們來過這裡避雨,重回舊地,很驚訝保持得相當好。從瞭望臺看出去,景色依然沒變,似乎又回到了八年前的那個時候。




2010年。。。

我們跟在老師的後邊,走在公園森林的步道上。步道是由塑料板䟙成的,走起來不會困難。老師說帶我們去壹處世外桃源,我們儘管跟著就是了。說起來當時我還是第壹次真正走在森林的步道上,大家妳拍我,我拍妳的 ,拿著相機亂拍壹通,新人麻,就是甚麼都要拍拍。步道的盡頭來到了壹處淺溪旁,有稀疏的遊客也正在戲水玩樂。溪水很乾淨,但可能是水中的有機物太豐富,所以水呈棕褐但透明的顏色,看起來跟這熱帶雨林特別的匹配。老師帶著女兒到溪流裡玩水去了,老婆也找了個伴坐在溪流中聊天去了。我則和幾位朋友繼續拍東拍西。這段時間還真是無憂無慮啊,現在大家都結婚生孩子去了。此情此景已成追憶。回程中經過Mutiara Resort時在壹間度假屋下面看到了壹隻奇怪的藍面雞,感覺它還蠻特別的,應該是度假村的人養的吧。。。

大汉山靠近老师的家乡,陈老师每年都会到访这里。

冲吧,开心探险队!寻找世外桃源。

终于来到了世外桃源。

戏水、聊天、拍照,各得其乐。 应该给这地方起个 “忘忧谷” 的名字啊。

度假屋底下,奇怪的藍面雞。


2017年。。。

"來了,來了!" 鳥神師傅興奮的說。時間是下午3时10分,等了老半天目標終於出現了。Crested Fireback Pheasant 鳳冠火背鷴 就是我們這趟旅程的三大目標之壹。壹公二母從後面的叢林中緩緩的走了出來,剛開始還有點怕人,但過壹陣子後就習慣了我們的存在。據說這裡有很多的火背鷴,但應該都是森林局野放的成果。它們體積比家養公雞大上許多,深藍色的羽毛散發著迷人的金屬光,背部有著壹抹充滿野性的赤褐色。臉部皮膚藍色,而且延伸至頭外,看起來像是帶著面具的佐邏俠盜。它們這壹現身就呆了1个小时,即便期間還下起了大雨,但它們也只是走到後面的樹林裡躲避,不曾離開。我看時間遲了,晚上還有另壹個目標,於是我們就此打住。收拾器材回去吃晚餐咯。

Crested Fireback Pheasant 鳳冠火背鷴  Male 雄鸟

Crested Fireback Pheasant 鳳冠火背鷴  Female 雌鸟

出现了一雄二雌鸟。

要拍好它们,务必带支中焦镜头,大炮派不上用场。

没错啦,它们就是我八年前拍过的那只蓝面鸡。哈哈

說起這趟旅程我們還真的出門遇貴人了,在Dr Chan前輩的帶領之下,當天晚上我們終於順利的拍攝到了第二個目標 - Reddish Scops Owl 棕角鴞。摸黑尋鳥拍攝,過程有驚無險,(詳細內容就不寫了,不然多壹兩千個字也寫不完)謝謝上天保佑啊。在此要再次多謝Dr Chan Kai Soon前輩的帶領和指導,讓我們把最難攻克的目標完成了。

Reddish Scops Owl 棕角鴞  应是亚成鸟

也是足足呆站半小时让我们拍个够。

很可惜,树枝太粗,尾部被遮挡了些。

另一只棕角鴞成鸟。 颜色较深,斑点较大。


今晚是待在大漢山的最後壹晚,明天早上我們還有半天的時間拍多壹次火背鷴,至於我們的第三個目標會不會出現呢? 請拭目以待吧,再見!

待續。。。

晚上回去继续把剩下的啤酒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