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bee-eater”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bee-eater”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24年10月27日星期日

蓝带魅影 The King of the Stream

蓝带魅影 The King of the Stream


看了视频记得点赞,订阅,和按下小铃铛。

拜托了,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一切从发现一个水坑开始

七月中旬我在吉打州某处森林公园寻蝶时,无意间在一处溪流旁发现了一个人造水坑。我看这坑大小深浅都刚好,此处又在蓝带翠鸟的栖息范围内,所以就想试试放些鱼下去看看会不会吸引到翠鸟的到来。

放了鱼后一星期,我再回到此处观察。本来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但它真的出现了。好样的,于是我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 – 拍一辑蓝带翠鸟的视频。本来我打算用一个月的时间去完成整个视频,但拍著拍著两个月就这样过去了。。。虽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果(作品),但因为一些不可抗的因素(天气,环境),我也只好先暂时打住了。所以说这个视频只能算是个未完成品。

自从7月从沙巴回来之后,我就想在鸟道上多做一些视频创作。虽不是想用视频取代照片,但希望在视频和照片之间可以再做一个平衡。毕竟两件事都有不可取代之处吧。视频创作我算是初哥,这段时间也一直在参考国内外那些达人的拍摄手法。我觉得视频创作也是蛮有趣的。


一切從這個水坑開始

拍摄ING

虽说用了两个多月去拍摄,但其实真正拍摄的时间并不多。一个星期也就两天能够进行拍摄,当中还要扣掉下雨,鸟不来,自身有事无法前往等等原因,真正拍到、拍好的也就更加有限了。由于经验不足,刚开始投入拍摄就花了不少时间来调设帐蓬的位置,早上到中午这光綫的位置一直在变,摄像镜头的远近高低也要一一尝试。幸亏鸟儿还是相当配合,只要我不露脸,帐篷再怎麽恍都没关系。

整个拍摄过程我觉得最困难的部分大概就是捕鱼的画面吧。主要是环境光綫不足,拿不到较好的快门速度,翠鸟下水的范围又太广,速度又快。我曾经想过用陷阱摄法来捕抓画面,但水位太浅也就差不多一个手指长的深度,拍摄时总是露馅。。。可能也是我太贪心去用长焦镜拍摄了,景深太浅所以才会失败;如果我换成300mm焦距可能会比较好,只怪我太贪心了。


拍视频耗电很快,要准备多一些电池。

*进入9月份后,几乎天天下雨。我在溪流旁,必须时刻注意安全。
雨衣,防水用的塑料袋必不可少。


拍摄期間,很多时候一蹲就是一整天,所以要多准备些口粮。
而由於拍摄地点人烟较少,所以安全就靠这些东西维护了。


提前结束拍摄

时间来到了9月,连场大风大雨对园区造成了破坏性打击。林裏的大树倒了一大片,其中还压垮了两间度假屋(辛亏无人受伤),平时民众嬉水的溪流也暴涨至危险水平。很不幸的我拍摄的地点也遭到了破坏,当初那个放鱼的水坑被大树压垮了。

再来就是我每次前往拍摄地点都需要跨过一条小溪,平时溪水也就到脚踝高一些而已。但随著溪流变大变强,溪床也被水流越冲越深,如今已经深过膝盖了。现在为了不弄湿下半身,我都必须冒险踏在湿滑的木桐上度过对岸。为了安全起见我还必须分2-3次把器材搬过去,来来回回不但耗时耗力,也增加了摔倒的风险。

自从水坑被破坏后,鸟儿出现的次数也减少了。我思量能拍的也拍得差不多了,虽然还想多拍一些捕食的画面,但继续花有限的时间来博取难得的画面是否值得。。。我觉得是时候停一停了。

暴风雨前后水位暴涨

连场大风雨对园区带来了破坏性的灾难。

水坑也被大树压垮了。。。

总结

当初并没有太周详的拍摄计划,是個見步行步的情況。到了中后期才想说把他变成一个“拍摄翠鸟日常的视频”。为了丰富视频内容,除了主角翠鸟之外,还要拍摄整个鸟摄过程,环境说明,帐篷裏的情况等等,由于经验不足,拍摄当儿遗漏了不少记录镜头,这样视频的连贯性会比较差,所以在后制上又花了不少时间来补拍一些镜头,用于强化故事的连贯性、故事性。千万别小看这琐琐碎碎的画面,其实也花了我不少时间,平时看别人拍视频好像很简单,但轮到自己制作时才发现它的不容易。





旅途愉快,畢~

看了视频记得点赞,订阅,和按下小铃铛。

拜托了,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2022年1月14日星期五

2022 Byram 行

一月份的某个周末早晨

早晨靠近7时,公路旁的天际隐隐发著橙光,天空很晴朗,可见远处山脉的轮廓沉寂在地平綫上,在晨光与深蓝星空的衬托下格外神圣而宁静。很久没看见这般景色了,心中感触良多。自从父亲离世之后我已多月未进入鸟道,忙碌的生活几乎让我都拿不起相机来。

那天晚上我走过摆放相机的乾燥箱旁,无意思的打开来看,里头器材依旧,好像昨天才放进去般没有改变。握住相机心中忽然怀念起了以往拍鸟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日子。哎哟,该带它们回去走走了。



由于我只有周末早上半天的时间,所以只能选择到附近的鸟点走走,再考量到人潮和安全的问题之后,最终我选择了高渊的Byram / Pulau Burung。此处位于槟州的南部,从高渊Nibong Tebal老镇往堆填区(垃圾掩埋场)的方向走,来到垃圾场后右边有条小径(车可以驶入),那里就是曾经赫赫有名的观鸟圣地-Byram了。这里有好几个池塘紧挨著一大片红树林,在候鸟迁移的季节,除了可以在这里看到典型的水禽之外,也常有稀客出现,如Eurasian Wigeon 赤颈鸭, Red-Necked Phalarope 红领瓣足鹬, Comb Duck瘤鸭, Horsfield's Bronze-Cuckoo霍氏金鹃等,稀客的降临往往引来不少观鸟人朝圣,热闹非常。可惜的是于2012年这里的池塘被铁丝网篱笆围了起来,这对鸟类摄影来説是致命的,加上旁边的垃圾场严重污染了池塘,生态被破坏鸟儿也不再回来,红极一时的观鸟圣地就这样的慢慢沉寂了下去。过了那么多年重游此地,发现和脑海中的印象没太大差距,这让我有些欣慰。沿著小径向前行会来到一条有闸门的河口,从河口望出去可看见海峡和槟岛。这里就是我今天的目的地了。


Byram 鸟瞰图

2011年是我进入鸟道的第二年,当时爲了拍摄普通翠鸟Common Kingfisher可説是吃尽了苦头,最后也是在Byram搞定的。如今也是为了拍小翠而重回旧地。在到来之前已经向鸟友打听了消息,知道小翠依然喜欢站在河口岸边觅食,所以我预先设下了帷帐,静静的等待他的来临,等待著历史重演的那一刻。


闸门河口岸旁

一月份的早晨,阳光起得特别慢,晨风从缝外吹了进来,是熟悉的海水味,周围环境虽然还有些昏暗,但鸟儿已经渐渐活跃起来了。鸟鸣声此起彼落,有清脆悦耳的八声杜鹃,有单音急促的矶鹬,有咯咯大叫的白领翡翠,连平时起得晚的风头鹰鵰都开始对天长啸了。,这种感觉真的是久违了。


普通翠鸟 Common Kingfisher


小翠意外的配合,让我有点意料之外。


经过了那么多年,我终于也有了比较满意的作品。


小翠也会在闸门附近觅食。


一对 白领翡翠 Collared kingfisher 也来凑热闹


这家伙似乎在说 “这里是我的地盘,你跑来到底是想怎样啊?”


褐色背景拍够了,就换个绿色背景给我拍,这服务还真行啊~


偶有船只驶过,上面载满了钓客。


靠近10点,河口开始炎热起来,我收拾好帷帐,准备到别处逛逛。

拍摄小翠意外的顺利,虽然没能等到最好的时刻,小翠就飞走了,但我已心满意足。回过神来看看时间也才差不多9时出,确定小翠飞远后,我决定收起帷帐,趁时间还早就驾著车到处逛逛吧。

一路上也没什么收穫,车子最后来到了池塘边。由于年久失修,池边的围篱已破烂不堪了,几处更出现了很大的缺口,这让我看见了 “ 偷 ”溜进去的可能性。在不太挣扎的情况下,我毅然行动了起来(哈哈)。车子停一旁,拿了器材和脚架就溜了进去,连僞装的衣物都没带。这是我第一次靠池塘那么近,(以前都是车拍的)。也没想过要拍什么,就觉得环境还不错,就想好好的坐下来享受一下悠闲的时光(期间因爲火蚁的关係,换了两个位置)。


虽然地上有很多牛粪、火蚁、乌鸦大便、还有垃圾场飘来的一阵阵异味,
但环境还是很不错的。


栗喉蜂虎 Blue-tailed bee-eater 依然是很好拍摄的对象


黑翅长脚鹬 Black-winged Stilt 在这里的数量也少了很多了。


一只 白眉田雞 White-browed Crake 在对我探头探脑


然后被它的伴侣叫了回去。

十年前这里的栗树鸭数量可是冠绝全马的、天上还有成百上千的燕鸥在觅食,现在寥寥可数。唯一不变的是乌鸦的数量。幸亏这些鸟界流氓对我并无恶意,我可不想让它们在我头上扔弹哦。我呆坐在池塘边拍著有的没得,也就志在消磨时间。时间长了,鸟儿也就习惯了我的存在吧,有时候表现得自然点,鸟儿反而会没那么在意你的存在。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几隻小鸊鷉不知不觉间就游到了我附近,或许它们正忙著觅食吧,并没有发现我的存在。我突然想起鸟友曾经説过这货可以被叫过来,于是我拿起手机碰碰运气。声音一響,这小鸊鷉立刻抬起了头东张西望,我心想“哟 有戏哦!“ 然后50米、40米、30米、20米、10米。。。直到近得无法再对焦爲止,然后我不小心一个动作暴露了自己,让它立刻飞奔而去。过程也不过一两分钟的时间而已,哇靠,真的是赚到了,完全是意料之外。后来我再试了几次都没有再上档了,这证明必须在它们毫无防备下呼叫才行。



小䴙䴘 Little Grebe


这还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拍摄小䴙䴘。


知道是我作弄它们之后,似乎对我颇有怨言。。。


Lesser Whistling Duck 栗树鸭 也游过来了,但它知道我的存在,
所以一直保持着一个安全的距离。


从前这里栗树鸭的数量可是冠绝全马的,如今已寥寥可数了。


白眉黄臀鹎 Yellow-vented Bulbul 似乎是来提醒我时间不早了。

时间快来到中午1点鈡了,肚子咕噜咕噜作響,我才匆匆结束了今天的拍摄活动。果然鸟摄还是我的最爱,期待著下一次的外出和鸟道的更新,祝旅途愉快~ 谢谢赏閲。



2020年12月8日星期二

在家乡看皇羽过境

2020年 9月 - 11月 在家乡看皇羽过境

Changeable Hawk-Eagle 凤头鹰雕


2020年是属于多灾多难的一年。至11月份,冠状病毒肆虐全球已导致5千万人染疫,1百万人病逝。世界上几乎每个角落,每一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虽然我国暂且幸运的未成为重灾区,但风雨欲来的感觉总是透着一丝丝的不安。自从10月份东马染疫人数飙升(原因是受非法入境者传染),加上政治选举令疫情更进一步扩散,种种人为的疏忽几乎令我国陷入了一片愁云当中。

自从六月份国家解除行动管制令(MCO)后,生活又似乎回到了疫情之前,虽然还是要遵守SOP,如戴口罩,不聚餐聚会等 ,其它大部分活动皆可如常进行。而我当然又回到了最爱的鸟摄当中,但毕竟处于非常时期,我都不敢跑太远,怕有个万一就麻烦了。自从在sedim收获了几种啄木鸟之后,我就一直在找寻其它的啄木鸟。事情来到9月尾,为了寻找栗啄木鸟,我再次来到了舒宁顶(Suling Hill)。这里离我家不远就大概20分钟车程,是个座落在小山丘上的私人庄园。慷慨的庄主对外开放,所以平日也吸引了不少的登山客和脚车骑士到来,周末还可见一家大小在这里露营野餐哦。


Suling Hill 舒宁顶 就在这座小山丘上。


对面就是大山脚卓坤山(Tokun Hill)了


入口处比较狭窄,车子进出必须格外谨慎。

数年前我和鸟神师傅曾经到访过几次,但当时没啥收获,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虽然收获不多,但其中就记有栗啄木鸟在内,今次重访也是为了它。阔别数年,这里变化也不算大,但就在庄园的西边山坡修建了一个篮球场般大的观景台。可俯视整个西北部和槟岛,景色颇佳。我稍微在庄园内走了一圈,观察到的鸟类还是以郊园鸟为主。朱背啄花鸟白眉黄臀鹎林八哥黑枕黄鹂鸟金背三趾啄木鸟等。


 白眉黄臀鹎 Yellow Vented Bulbul 鸟虽普,但歌唱起来还挺悦耳的。


珠颈斑鸠 Spotted Dove  刚睡醒的斑鸠,警戒心没那么强。


舒宁顶上新修建的观景台

整个早上没什么收获,正决定早点打道回府之际,却发现上空有只老鹰在盘旋。我下意思的拍了两张,哦,原来是只凤头蜂鹰。对啊,现在是10月,正直猛禽迁移的季节。这让我想起了今年3月蹲在自家阳台赏鹰的日子详情链接 ),当时还想年尾迁移季节到来时,一定要在家乡做一次对迁鹰的考察。。。正当我陷入一片沉思之时,耳边恰巧又传来了阵阵凤头鹰雕啸声,这似乎是上天对我的强烈提醒,“喂,是时候兑现承诺了吧。” 

于是我走回观景台处,放下摄影机开始观察天空。既然可见凤头蜂鹰飞过,那么这里极有可能也是猛禽南迁的其中一条路线,只要稍作观察也许就能证明这一假设。。。11点的舒宁顶人群早已散去,剩下一两个园丁在料理庄园,宁静成为我赏鹰的最佳伙伴。今天天气有点阴,太阳公公暂时躲到云层里偷懒去了。一个人的我坐在观景台的石椅上虽显得有些孤单,但没关系反正我天生就不爱热闹,哈哈。后来黑腿小隼也许不忍看我一个人吧,好心飞过来陪我一起等。尽管我俩等的可能是不同样的东西,但它的心意我领了~


观景台后有大树遮阴,是个休闲赏景的好地方~


凉风一直给我们加油打气,我和小隼也很坚定的一直等着,虽然我是抬头看,而它则是低头望,兄弟要坚持住啊!就在意志被肚子里的鼓声摧残得差不多的时候,天空突然出现了一个黑色小漩涡。仔细一看,哇!原来是一群为数约60只的老鹰在盘旋着。这数目让我有点惊讶,但目标太高太远完全看不出是哪一个品种,就算我用相机拍摄放大依然无法辨认,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猛禽。它们在上空盘旋了好一阵子才离开,接着又陆续有一些猛禽掠过舒宁顶上空,此时我可以相当肯定这不是巧合,舒宁顶正处于 猛禽南迁的其中一条路线之下。这一发现让我欣喜若狂,我转身想跟小隼分享这份喜悦,但发现它已悄然离开了。很可惜,既然它已离开了,我只能设想它已等到了它想要的东西吧,祝福它~


上空突然出现黑色旋涡,仔细一看竟是无数老鹰组成的鹰阵。


接下来的周末,我再次来到了舒宁顶。而为了更靠近拍摄目标,我决定爬到舒宁顶的最高点去等,需要约20分钟脚程。那是一个我没去过的地方,之前只听别人说过那里风景优美,可以把整个孟光水坝尽收眼底。沿着林间小径走过榴莲园和油棕园,路况还好,偶会有登山客和脚车友擦肩而过,打打招呼是必然的。过了两个弯后来到比较开阔的地方,眼前脚下就是封闭多年的孟光水坝了,(这提升工程一弄就十年了,唉~) 。。。 接着是一段较斜的山坡,一路上去大概100米左右就到达舒宁顶的高点了。


林间小径上,绿意盎然。

眼前就是封闭多年的孟光水坝,依偎在卓坤山脚下,美不胜收。


沿着这条泊油路直上就抵达舒宁顶最高点了。


眼前就是山顶了~

周末的舒宁顶人群比较多,现在又是疫情的非常时期,我就选了一处没那么多人的地方待着(反正还早,老鹰的迁移时间通常都是在9点之后的)。早上吹过的风就是特别清爽,让人充满希望;拍拍风景,看着家乡大山脚的景色就是有种说不出的情怀。。。时间慢慢推进,人群也没之前般汹涌了,看看手表8:45am 时机已到,攻顶去~


西北边可俯瞰槟城岛


路过的游人皆会拿起手机拍下眼前优美的景色。

舒宁顶的最高点能活动的范围并不算特别宽,大概有两个篮球场般大小。左边(南)有个小亭可以遮风挡雨,右边(北)有间储物室。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不太妙。东至北边有高树遮挡(迁鹰一般从北方飞来,向南方飞去),也就是说老鹰要来到非常靠近上空的位置我才会看见。如果是从西北边飞来我还有机会,如果是东北边飞来(加上逆光)我基本无望了。


舒宁顶最高处不算宽阔,左边有个小亭,右边则是一间储物室。


这小小的空间成为了我日后观察迁鹰的主要基地。


西北方视野尚佳,加上顺光所以成为我观鹰的主要方向。


白腹海雕 White-bellied Sea Eagle


大冠鹫  Crested Serpent Eagle


Changeable Hawk-Eagle 凤头鹰雕  Dark Morph


黑腿小隼 Black-thighed falconet 


白腹海雕 、大冠鹫、凤头鹰雕、黑腿小隼皆为原生猛禽, 在舒宁顶几乎都可看见它们。

环境不给力是个硬伤,但既来之则安之。我找了个没人的角落坐下来慢慢观察。今天天气晴朗,蓝天白云,即便过了9点,微风吹来还是那么的凉爽。燕子在穹苍下自由自在的畅游,而当中夹杂着几只体型较大的小白腰雨燕 (House Swift) 特别醒目。时间并没有让我等太久,9:35am 第一只迁鹰终于从舒宁顶天空掠过。是一只松雀鹰(Japanese Sparrowhawk), 跟上一次比起来,这次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老鹰的细节,果然爬上来这里是值得的。约十分钟后这次迎来的是一群的猛禽(为数约三十余只左右),从翅膀两端黑斑来看肯定是赤腹鹰了(Chinese Sparrowhawk)。一般上松雀鹰不会成群结队南迁,而这赤腹鹰则刚好相反,这在辨别品种上会有所帮助。。。


松雀鹰 Japanese Sparrowhawk


松雀鹰 Japanese Sparrowhawk 一般以单体或成双迁移,甚少成群结队。


松雀鹰 Japanese Sparrowhawk 幼体 (JUV)


到了十月下旬,略过的都以幼体为主。


Chinese Sparrowhawk 赤腹鹰 多以成群出现

Chinese Sparrowhawk 赤腹鹰 以翅膀两端黑色手指为主要辨认特点。

Chinese Sparrowhawk 赤腹鹰 (左)雌鸟 眼白黄色 (右)雄鸟 眼白深褐色

Chinese Sparrowhawk 赤腹鹰  幼体(JUV)


时间慢慢靠近12点钟,此时已超过1个小时半没看见迁鹰飞过了。留下的只有原生的大冠鹫在对面的卓坤山上盘旋着。虽偶有凤头蜂鹰在远处的天空掠过,但太远太小稍不留意,很容易就会错过它们。直到下午一点半左右,今天的观鹰计划才正式结束。

接下来的整个月份,我平均每个星期都会上来2至3次。时间不定,工作天只待两个小时,周末则会呆较长的时间。虽然观察的时间有限,但期间也学了不少关于迁鹰的知识。原来虽说9月中旬北方老鹰开始南迁,但并不是所有老鹰同时间一窝蜂往南飞的。而是根据不同的品种,会有不同的时间搭上旅程。凤头蜂鹰和小型雕(Accipiter)如赤腹鹰、松雀鹰算是先遣部队于9月中旬先到;10月上旬开始黑鸢、游隼、鱼鹰、鹞就会陆续可见;到了10月下旬 鵟 还有数以万计的黑冠鹃隼就会大举入侵,而到了11月大型猛禽如白肩雕,乌雕草原雕(Aquila 天鹰座属)就会如王者般降临于南方的天空。历时两个多月猛禽南迁才算结束。下图为泰国Khao Dinsor 猛禽过境的记录可以稍微参考一下:-


Khao Dinsor - Thailand
Raptor Migration Summarr 2012

10月中旬和鸟友去了两趟东西大道上最高点的Titiwangsa Rest Stop拍鸟,发现那里也是观察老鹰南迁的一个好地方。和舒宁顶比除了高度不同, 这里的视野更好,非常适合观赏老鹰南迁。那次虽然天气不好,但老鹰掠过的数量依然可观(已凤头蜂鹰为主)。希望明年能花更多时间到那里去考察拍摄。




Oriental Honey-buzzard 凤头蜂鹰

凤头蜂鹰 的羽色和斑纹千变万化,辨认起来令人相当迷惑。

从表面来看会误为两种不同的猛禽,其实同样是凤头蜂鹰。


Rufous-bellied Eagle 棕腹隼雕 


Grey-faced buzzard 灰面鹫 


既然是鸟类迁移的季节,那我们在观赏老鹰南迁的时候也常会看见其他南迁的候鸟。例如蜂虎、各种雨燕、针尾燕、普通燕鸻和灰山椒鸟等等。它们或成群结队,或形单只影,无论如何都给整个赏鹰活动增添了不少可观性。


普通燕鸻 Oriental pratincole 原来它们也会加入年尾南迁的行列。

(左)蓝喉蜂虎 Blue-throated bee-eater  (右)栗喉蜂虎 Blue-tailed bee-eater 属境内迁移。


(左)House Swift 家雨燕 ,(右)不知名金丝燕 Unidentified Swiftlet


十一月份,赏鹰来到了最后的阶段,此时正是大型猛禽即将到来的时刻。。。无奈天有不测之风云,新冠疫情在我国再次告急,在病例不断攀升下政府不得不再次祭出有条件行动管制令(CMOC)。学校关闭,孩子转为在家上网课,这间接影响了我的观鹰计划。。。遗憾。。。



10月29日录得一群9只的 Black Baza 黑冠鹃隼  经过舒宁顶。


11月5日,一只南迁的 Osprey 鱼鹰 划过舒宁顶天空。


11月19日 Black-eared kite 黑耳鸢 路过




无论如何,这次总算做了一个比较长时间的记录活动。虽然不算完整,也不够全面;但总算实现了在家乡记录老鹰过境的心愿。希望来年3月它们北归之时我还可以在舒宁顶上遇见它们,那将是一个最完美的结局吧,我期待着。最后,要多谢一位鸟友,他也是一位猛禽达人 Makus Lim。在他的指导下学了不少知识,感激不尽。

美中不足的是截稿前都未能录得大型雕飞过舒宁顶上空,觉得是一种遗憾。无论如何希望来年可以有缘遇上吧。


草原雕 Steppe eagle


乌雕 Greater spotted eagle

*注: 本篇文章部分猛禽照片为旧作,或其他地区摄得的作品。为了提升文章的完整性才酌情加入,还望读者理解。~ 


后期在舒宁顶摄得的一些作品:

(左)金背三趾啄木鸟 Common flameback,(右)Banded Woodpecker 镶红绿啄木鸟


星头啄木鸟 Grey-capped Pygmy Woodpecker 很小的啄木鸟。


(左)灰鹟 Asian Brown Flycatcher (右)极北柳莺 Arctic Warbler


赤红山椒鸟 Scarlet Minivet (雄)Male


赤红山椒鸟 Scarlet Minivet (雌)Female 


从没想过在舒宁顶可拍到赤红山椒鸟,而且还可以那么靠近。


栗斑杜鹃  Banded Bay Cuckoo  舒宁顶的另一惊喜~


三宝鸟 Oriental Dollarbird  枝头上晒太阳。


傍晚时分有很多条小白龙飞过山谷~




明年3月 等你们北归~




祝风雨无阻、旅途愉快

毕~